德國攝影師康迪達·赫弗(Candida H?fer)被宣布為2024年凱特·科爾維茨獎(K?the Kollwitz Prize)的獲獎者。該獎項由柏林藝術學院頒發,自1960年起每年頒發給一位在德國生活和工作的視覺藝術家。在9月13日的頒獎儀式上,康迪達·赫弗獲得了1.2萬歐元的獎金,其個展已于9月14日在柏林藝術學院開幕,并將持續至11月24日。
“康迪達·赫弗憑借對圖像焦點和細節的精準把握,賦予了我們周圍的公共和半公共空間一種重要的、近乎精神性的特質,而這種特質又因人物在畫面中的缺席而得到了強化,”凱特·科爾維茨獎的評委會成員兼學院視覺藝術部主任卡琳·桑德爾(Karin Sander)評價道。
此次個展展出了康迪達·赫弗關于德累斯頓、魏瑪、盧浮宮和柏林的系列照片,這些照片不僅將空間描繪成建筑結構,更彰顯其隨時間推移不斷塑造人類互動和體驗的動態屬性。展覽中值得關注的作品包括藝術家在2002年的第十一屆卡塞爾文獻展上呈現的系列作品,靈感來自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加萊義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中的十二座鑄像。赫弗拍攝的圖像審視了這些鑄像目前被陳列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場所,體現出她對展示空間的矛盾性,以及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張力的思考。
康迪達·赫弗,1944 年出生于德國埃伯斯瓦爾德,現居和工作于科隆。作為杜塞爾多夫學派的領軍人物,她曾就讀于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自1976年開始師從貝歇夫婦。
康迪達·赫弗是當代最重要的攝影藝術家之一,曾在2002年展出于第十一屆卡塞爾文獻展,2003年,她(與已故的馬丁·基彭貝爾格)代表德國國家館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她將鏡頭對焦于文化建筑,如圖書館、劇院、博物館、音樂廳和宮殿。她刻意隱藏了人類的身影,令觀眾得以游目于建筑的細節之中,并感受構成空間特征的光線的微妙變化,讓觀者可以思考那些不在場的人物的角色:呈現無人之境,而將人的歷史足跡所紀錄的時間情感置入空間。
康迪達·赫弗作品
相關閱讀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