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有著“智造之都”美譽的廣東東莞,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vivo副總裁、影像副總裁于猛分別代表中國攝影家協會與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于11月末在第十五屆中國攝影藝術節舉辦期間簽署相關合作協議,開啟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攝協副主席王琛、劉魯豫,中國攝協原副主席柳軍,vivo中國區銷售副總裁劉宏,vivo影像認知產品部總經理湯青良,vivo用戶溝通部總經理高璐,中國攝影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國攝影報社社長梁克偉,北京攝影函授學院院長張希紅,中國攝影報社副社長萬戈,與來自全國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攝協代表及vivo代理商代表出席簽約儀式,并在vivo手機全球總部開展調研與研討交流。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協主席李舸,vivo副總裁、影像副總裁于猛分別代表中國攝影家協會與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出席本次vivo與中國攝協戰略合作調研的嘉賓合影
▲嘉賓在vivo總部調研
▲嘉賓在vivo總部調研
▲vivo影像旗艦手機攝影作品展覽現場
從2000年全球第一款搭載攝像頭的手機問世以來,手機影像科技歷經20余年的進化和迭代,塑造了如今的移動影像世界。隨著智能手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和各種拍攝應用的涌現,它以更為豐富、更具分享精神的文化語言、知識系統與信息方式重塑了中國文化傳播力與社會創新力。在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與變革的時代,手機影像成為面對泛媒體和短閱讀潮流作出的創新嘗試,以其大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表現形式從一種影像傳播的形態,逐步轉變為一種生活方式,展示出了巨大社會價值和推廣潛力。
vivo副總裁、影像副總裁于猛在采訪中表示,vivo在影像領域已經深耕了十年的時間,此次能夠與中國攝影家協會開啟長期戰略合作,對vivo來說意義非凡。此次開啟戰略合作,將搭建起vivo與國內專業攝影師溝通的橋梁,讓vivo手機影像技術實力與用戶體驗,得到更多專業人士的認可。期待雙方共同探索移動影像發展新方向,激發更多攝影愛好者參與到攝影創作中來,助推中國手機攝影事業的普及與發展。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協主席李舸在采訪中指出,期待通過與vivo的合作,從專業攝影的角度為移動影像的發展提供實踐經驗,并以移動影像技術為基石,將藝術與科技有機結合,共同探索移動影像新未來,推動手機影像藝術的普及與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新制程自研影像芯片V3、全新自研“藍圖影像”技術、與蔡司聯合開發的全新APO超級長焦鏡頭、全新改進的成像算法等技術成果發布,vivo已經形成了一套全面而獨特的影像哲學。作為深耕影像領域十年的手機廠商品牌,vivo始終以用戶導向的產品體驗為原點,秉承自主創新和聯合創新兩大戰略,致力以卓越的移動影像技術創新回應“人人都是創作者”的時代。從引領行業的自研影像芯片和算法發布,到攜手各行業領域巨頭積極拓展移動影像的創新邊界,vivo不斷發力日常生活細分場景,完善自身影像技術優勢,穩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研討會現場
4日下午,一場有關手機影像發展趨勢與應用場景的研討交流會在vivo全球總部舉辦。vivo中國區銷售副總裁劉宏、vivo GTM高級總監熊學軍、vivo影像產品高級總監李卓向參與本次調研的各地來賓分享vivo品牌與文化、2024年與中國攝協合作總結、vivo影像技術研發成果。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北京服裝學院時尚傳播學院攝影系主任董冬,云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大理國際影會藝術總監鮑利輝,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中國攝影報社副社長萬戈,上海市攝協主席王杰,浙江省攝協主席王小川,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新疆攝協主席李嘉賓等專家、學者、攝影家,通過理論觀點與實際案例分享,圍繞探索移動影像的行業標準、手機攝影的方向、路徑與探索, AI時代下手機攝影的趨勢與思考,推動手機攝影文化普及發展,舉辦手機攝影活動等進行主題發言,為手機影像創新發展建言獻策。參訪嘉賓深入vivo與蔡司合作建立的影像研究中心、實驗中心,檢驗中心,vivo手機最新“智造生產線”參觀調研,收獲滿滿,感慨萬千;對vivo秉持“用戶為根,技術為本,產品為王”的企業發展理念,給予高度評價。
此次vivo與中國攝協歷經5年的溝通、協調達成戰略合作,不僅是對vivo影像技術的實力與創新能力的認可,也體現了雙方共同探索移動影像新未來,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推動影像技術與文化發展的決心,標志著vivo在移動影像領域的深化創新。通過中國攝協搭建起與專業攝影師、攝影愛好者群體溝通橋梁,讓vivo影像的技術實力和用戶體驗得到了更多專業領域的認可。未來合作雙方將通過定期開展手機影像技術研討、探索制定手機影像行業標準、打造國家級手機影像活動品牌、開展手機攝影培訓等工作,助推手機攝影創作的普及和提高,進一步提升vivo影像旗艦手機在攝影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圖片:萬戈、羅韜、vivo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