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影像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1-03-30 15:21:28 來源:麗水攝影博物館 【專稿】 編輯:影像中國網
【允許轉載,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2013年8月11日,杭州樂堤港商務區工地宿舍。
2014年7月13日,杭州萬達廣場工地宿舍。
2015年8月19日,杭州地鐵2號線古翠路站工地宿舍。
2015年9月8日,杭州遠洋商務區工地宿舍。
2015年11月15日,杭州地鐵2號線古翠路站工地宿舍。
2016年4月2日,杭黃高鐵文昌段工地宿舍。
2016年5月24日,杭州地鐵2號線軌道基地宿舍。
2016年7月10日,杭州地鐵2號線軌道基地宿舍。
2016年11月28日,杭州地鐵2號線古翠路站工地宿舍。
2018年12月21日,杭州大運河中央公園工地宿舍。
2020年3月17日,杭州大關安置房工地宿舍。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農民工總量逾2.9億人。2.9億,龐大的農民工隊伍!這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力量。 他們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匯聚在一起,為城市“添磚加瓦”。他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背井離鄉,走進陌生的城市,忙碌的身影遍布每一個建筑工地,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 我無數次走近建筑工地,走進農民工兄弟棲身的工棚。各種各樣的工棚,仿佛就是一個個的小盒子,他們吃飯在盒子,睡覺在盒子,娛樂在盒子,把欲望和理想也裝在了盒子里。
盒子,是農民工在城市的家。現實比理想要殘酷得多。他們處在城市的邊緣,他們是未曾被重視的“都市部落”:工作的不易,現實的困擾,難以言表的情感……生活的種種艱辛,時刻擺在他們的面前,可他們從來沒有停止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盒子里,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人生追求。這里的世界同樣多姿多彩。
在城市跨越發展的今天,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他們和我們,已然緊密關聯,無法分割。生活如同一個個盒子,我們從不同的側面看見他們,也照見我們。連續八年,我以建筑工地的“盒子”為樣本,以社會學意義的觀察,力圖揭示生命脈絡和與之縱橫相連的城市文化。我體味著他們的苦與累,感受著他們的樂與悲,牽掛著他們的進與退,表達著我對我的農民工兄弟的敬意。
評委評語
嚴志剛
鐘黎明的《盒子》這組作品,是經典紀實攝影光環下延續下來的代表。攝影師鏡頭對準的仍然是所處時代中被忽略的一個群體,使用的也是這些照片看起來不是那么具有觀念和時尚,很傳統的“深入生活式”追求真實客觀的拍攝方式。或許這些影像看起來不是那么具有觀念和時尚,不過這組作品的力量,最大限度體現了攝影師對于自我和時代的忠誠度,這些都是傳統紀實攝影那面人道主義關懷的旗幟的底色。作品中貫穿始終的質感的色澤和紅色不斷的穿插使用,也讓整組作品整體基調是積極樂觀和充滿了希望。
作者簡介
1961年9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2004年被授予“杭州市勞動模范”稱號。鐘黎明對攝影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熱情,工作之余,拍攝、積累了人文、社會紀實等各類照片達數十萬張,出版有“城市影像檔案”系列攝影圖書《百年華豐》《石塘記》《八個冬夏》(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攝影圖書《疫情日記100天》(中攝協主席李舸作序)正在出版中;作品多次在國內知名品牌攝影展/攝影賽中獲獎。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