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正中 發布時間:2022-07-08 11:18:30 來源:吳正中 【原創】 編輯:影像中國網
【允許轉載,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1-1:2018年,膠州路的老樓舊影。
1-1:2022年,膠州路的老樓,已被藍色圍擋遮住正在進行維修改造。
2-1:2008年,中山路的老樓舊影。
2-2:2022年,中山路的老樓已被藍色圍擋遮住正在進行維修改造。
3-1:2008年,中山路的老樓舊影。
3-2:2022年,中山路,老樓已被藍色圍擋遮住正在進行維修改造。
4-1:2018年,即墨路與芝罘路交叉口的老樓舊影。
4-2:2022年,即墨路與芝罘路交叉口的老樓,已被藍色圍擋遮住正在進行整修改造。
5-1:2002年,芝罘路60號舊影。
5-2:2022年,芝罘路60號被藍色圍擋遮住,準備整修改造。
6-1:2017年,陵縣路與寧波路交叉口的老樓舊影。
6-2:2022年,陵縣路與寧波路交叉口的老樓,已被藍色圍擋遮住正在進行維修改造。
7-1:2018年,即墨路與維縣路交叉口的老樓舊影。
7-2:2022年,即墨路與維縣路交叉口的老樓已被藍色圍擋遮住正在進行維修改造。
8-1:2007年 上海路與陵縣路交叉口的老樓舊影。
8-2:2022年 上海路與陵縣路交叉口的老樓,已被藍色圍擋遮住正在進行維修改造。
9-1:2021年,膠州路的老樓舊影。
9-2:2022年,膠州路的老樓已掀開部分藍色“蓋頭”。
10-1:2006年,芝罘路舊影。
10-2:2022年,芝罘路的施工現場。
11-1:2003年,膠州路,老建筑舊貌。
11-2:2022年,膠州路,已經是半遮面的老建筑。
12-1:2018年,濟寧路的老樓舊貌。
12-2:2022年,濟寧路老樓新貌,此時老樓已掀開部分藍色“蓋頭”。
2022年,青島老城區的許多老建筑前樹起了一道醒目的藍色圍檔。這些猶如“半遮面”的施工設備,標示著青島市政府有關部門開始對老城區進行集中改造。“終于不再隨意拆除老建筑了!”文化學者、青島文學館館長臧杰不無感慨地說。這也是青島老百姓們的心聲。
青島,由于其特殊的歷史——經歷過一次德國殖民、兩次日本殖民、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多個階段,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建筑風格,曾有“東方城市建筑博覽會”的美譽。令人遺憾的是,在發展的階段,曾導致其一批頗具特色的老建筑被損壞、拆毀。
經濟繁榮與傳統保護應當如何平衡統一,這幾乎是中國每一個城市在當下發展中的必答題。這次青島的老城改造工程就是一次嘗試:2022年,青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作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一號工程”和系統工程去推進。對老建筑采取嚴謹審慎、注重保護的理念,和“更少干預+功能提升” 的改造措施——盡可能保留老城歷史文化元素的同時提升建筑品質,使其具備面向未來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并通過更新設施,擴大使用范圍,興產業、促消費、促投資,打造新經濟增長點,讓老建筑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青島市南、市北兩個區是青島最早的發源地之一,也是老建筑也比較集中的地方。當前,老建筑前期施工試點已完工。有關部門介紹,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歷史城區93萬平方米建筑保護改造。
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關注拍攝青島老街、老建筑,30余年拍攝了數萬幅照片。這是一座城市的樣貌,也是一方人民的記憶,是屬于每一個青島人的歷史。作為攝影師,我愿意不辭辛勞地為我的故鄉留下永恒,但我更希望這些烙刻著生命氣息的形象不僅僅只留在照片里,它們更應該活生生地矗立在我們眼前,和我們一起穿越歲月的滄桑,走向美好的未來!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