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剛 發布時間:2023-07-11 09:00:19 來源:影像中國網 【原創】 編輯:影像中國網
【允許轉載,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2021年,江蘇無錫九龍灣
2020年,江蘇無錫盛岸西路
2022年,江蘇無錫南灣村
2020年,江蘇無錫嚴家橋
2020年,江蘇無錫九龍灣
2020年,江蘇無錫江海路高架
2019年,河北白洋淀
2019年,江蘇海安鑫緣公司
2021年,江蘇海安縣城
2019年,新疆和田墨玉
2020年,江蘇無錫統一嘉園
2020年,江蘇沭陽縣悅來鎮
2023年,江蘇無錫錢橋原沙鋼廠
2020年,江蘇無錫馬山太湖邊
2021年,江蘇東臺灘涂
2019年,南京中山陵
2019年,遼寧沈陽恒大名都
2019年,新疆昆玉市
2019年,江蘇無錫貢湖灣
2023年,江蘇無錫蠡湖中央公園
作為攝影愛好者,對于日常生活的捕捉是一輩子的命題。我關注身邊的日常,酷愛人間煙火。那些充溢著生活和生命的種種痕跡,是我記憶中的碎片。看到它,會讓我瞬間回憶起曾經熟悉和親切的人或事,隨便看一眼這些不成樣子的圖片,內心片刻溫暖起來。
在影像泛濫、記憶不堪重負的當下,我堅持“常在日常”中,把相機當成凝視、觀察、記錄和理解外部世界的途徑和工具,借由鏡頭來闡述和日常生活有關的瑣事,希望能夠促使觀者展開閱讀、產生想象,從中發現隱藏在里面的種種親密,并對日常生活開始新的審視和發掘。一幀照片,是生活中截取的片刻,也是“常在日常”的故事,我認為攝影需要在日常中發現意義!——許剛
評語
多年來,以行吟詩人游蕩的方式與碎片式世界相伴而行,成為許剛作為另一個身份——攝影師的習慣。公務匆忙之余,相機是他的感官延伸,與世俗世界密密交織。心落在那個景物之上,風景便以隱喻的方式凝結情感和思緒。景物兇猛,內心澎湃。
許剛的作品大都在行走中完成。不同于純粹的理性批判者,他的鏡頭語言常帶有女性般淡淡憂郁,像張愛玲的小說,隱晦冷峻中隱含決絕見地。行走是一種知行合一的實踐姿態,體現了知識分子的憂慮本性。許剛個人的帶著點孤獨的行走,將攝影行為深深嵌入時代的肌理。看這些風景照片,你能體會到作者無處不在的深思,感受到沉默體驗的力量。——徐杰
個人簡介
許剛,1974年生,江蘇無錫人,無錫市濱湖區攝影家協會理事。2016年參加“攝影名師進無錫”青年攝影工作坊;2017年,作品《俗塵》系列在麗水攝影節展出;2018年,作品《家有高考兒》系列入選無錫市第二屆“未名青年攝影提名展”;2021年,作品《“她”風景》系列入選無錫市紀念劉半農先生誕辰130周年國際攝影大展并在麗水攝影節展出,作品《常在日常I》系列在第21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展出,獲優秀作品獎。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