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正中 發布時間:2024-02-04 13:15:28 來源:影像中國網 【專稿】 編輯:影像中國網
【允許轉載,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巨龍騰云”落在近期改造修繕完工的老樓屋頂上,前來合影的人們,絡繹不絕。
改造修繕的老街一角。
改造修繕一新的老樓上,象征吉祥的龍頭與國外產品廣告。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
商場門臉上的龍頭。
裝扮老街。
“迎龍接福”.
忙碌的外賣小哥從改造翻新的老樓前經過。
小雨中,新鋪就老街地上的龍年裝飾和掃街的70歲的趙大爺。
雨后,在改造后的中山路步行街上,打羽毛球的女士。
“龍騰”煥然一新的老樓與高樓大廈。
老街新貌。
老街新貌。青島唯一保存下來的老牌樓。老牌樓始建于20世紀初。
改造一新的老樓頂。
老街商鋪櫥窗一角。
小雨中,在歡顏一新的老街,一對年輕人留影。
雨后夜景,吸引了3位女士駐足自拍。此處成為老街地。
一棟改造完工在即的老樓。
一面鏡子倒映出的老街改造工地。人們期望龍年老街更美麗。
晚上,小雨過后,燈光璀璨的老街一角。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是神秘、尊貴、吉祥、力量的象征。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龍之精神,即中華民族之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開拓進取、奮發向上。龍行龘龘,欣欣家國!
近期,在青島,放眼望去剛改造竣工不久的老街、老樓,張燈結彩,滿大街盡是吉祥文化,“巨龍”騰躍于老建筑上,為兔去龍來同慶新春,營造出別樣風景。
青島經歷過一次德國殖民、兩次日本殖民,以及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特殊的歷史造就了城市豐富多樣的建筑風格,曾有“東方城市建筑博覽會”的美譽。令人遺憾的是,過去急功近利、盲目大拆大建的發展模式,曾經導致一批頗具特色的老建筑損壞或者被拆毀。“不要隨意拆除老建筑”也是青島老百姓們的心聲。
經濟繁榮與傳統保護應當如何平衡統一?這幾乎是中國每一個城市在當下發展中的必答題。2022年,青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作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一號工程”和系統工程去推進。
對老建筑采取嚴謹審慎、注重保護的理念,和“更少干預+功能提升”的改造措施——盡可能保留老城歷史文化元素的同時提升建筑品質,使其具備面向未來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并通過更新設施,擴大使用范圍,興產業、促消費、促投資,打造新經濟增長點,讓老建筑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青島市南、市北兩個區是青島城市的起源,也是老建筑比較集中的地方。有關部門介紹,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歷史城區93萬平方米建筑保護改造。
據了解,2003年,歷史城區已完成房屋修繕約11萬平方米,更新改造6.2萬平方米,為市民旅客提供更多休閑空間。
這是一座城市的樣貌,也是一方人民的記憶,是屬于每一個青島人的歷史。人們期盼,乘龍年吉祥的東風,穿越歲月的滄桑變遷,走向美好的未來!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